如果你和朋友想要来一场不走寻常路的周末聚会,Steam上那堆被玩家称为“沙雕”的小游戏组合往往比大作更能点燃现场气氛。这类游戏的共通点是操作简单、节奏快、画风搞笑,最重要的是它们把“彼此互相逗乐/捉弄”放在第一位。无论你是新手玩家、还是老牌联机爱好者,这些作品都能在十几分钟内把人笑翻、把战绩忘掉,然后再来一轮。下面这份清单结合近年的评测、玩家社区的讨论以及多篇媒体的玩法梳理,整理出一波适合多人同屏或线下联机的沙雕体验,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笑到肚子疼、瞬间忘记工作和作业的紧张。
Move or Die: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就是“节奏对齐”和“立即失控”。屏幕上会不断出现各种会改变你棋步、跳跃高度和移动方式的道具,跟队友拼命配合、互相抢滩、互相踩踏是家常便饭。玩法机制短平快,适合临时凑人开局,十分钟一把的快速循环让你和朋友的对战热度不断回升。玩家常说它的随机性是最强的粘性来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样子。
Gang Beasts:物理碰撞带来极致“摔跤喜剧”效果,角色像泡泡一样软绵绵地飞来飞去,连墙角都能被互动一次次击飞。多人对战的场面往往毫无节操——有人抱着对手跑向舞台边缘、有人在空中被弹射到观众席。它的乐趣来于失败的滑稽与同伴之间的默契纠错,是聚会场景的天然调味剂。
Human: Fall Flat:同样依赖物理引擎,但这次更偏向解谜与协作。走位、举物、爬梯子的动作被夸张地拉长,三五个人一起搞定一个看似简单的机关,往往需要巧妙的协作和沟通。你会发现原本简单的梯子、门、按钮,在队伍的错位配合下变成一场喜剧演出。对话和策略的混搭,是这作在朋友圈中的续航力来源之一。
Keep Talking and Nobody Explodes:这是一款依赖语言沟通的合作游戏。一个人看着炸弹面板,其他人则拿着爆炸物手册,必须通过口头描述来指认应该怎么拆解。真正考验的是队友间的信任与表达能力——哪怕你们已经是十年老友,也可能因为一个“这根线是哪一根”而笑场到崩溃。这款游戏极易成为派对的中场“沉默杀手”,也非常适合在不熟悉玩家的情况下快速拉近关系。
Overcooked! 2:厨房乱象的极致展现。厨师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配菜、清洗、传送、摆盘等多项任务,路线设计往往需要全体协同。错一个步骤,整锅菜就会变成“烧焦的喜剧片段”。这个游戏的魅力在于它把紧张与笑场揉成一锅,适合爱好节奏挑战和策略分工的玩家。若你想要把朋友们的性格差异放大,这里有最直观的表现平台。
Pummel Party: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多人派对合集,集合了大量迷你游戏和板块玩法。你可以在同一张地图上自由穿梭、掷骰子、抢夺道具、干扰对手,胜负往往靠运气与“坑队友”的策略共同决定。它的强项在于可扩展性和可重复性,好友们熟练掌握后,笑点和尴尬时刻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Lovers in a Dangerous Spacetime:太空主题的协作射击+探索,玩家分工明确:驱动舱、炮塔、护盾、推进等不同岗位需要协调。虽说画面卡通,但要求的沟通和配合却很高。这类游戏尤其适合组织一个“分工明确、彼此信任”的小队,能在紧张的任务中制造许多意外的欢乐瞬间。
It Takes Two:讲述一对情侣变成娃娃后的一系列合作冒险。虽然故事线偏向剧情驱动,但其关卡设计和玩法切换极具创意,多个阶段需要不同队友分别承担新鲜的操作职责。对熟悉对手性格的好友来说,这也是一次“测试你们协作默契的甜蜜挑战”。
Heave Ho:体感拉扯与物理抓取的极简对战。玩家需要凭借手臂的“勾住-甩动-牵拉”来跨越障碍、抵达目标。操控看似简单,真实操作往往充满滑稽失误,笑点来自于队友的拉扯角度和误判。适合想要快速上手、又喜欢看别人笨拙尝试的玩家组队。
Ultimate Chicken Horse:极致的跳跃平台对战。玩家在各自轮流布置障碍、摆放奖励的同时,还要在别人的关卡里求生。地图会变成一个接一个的“陷阱集锦”,谁也不敢保证下一秒谁会踩空。它把“设计关卡”和“吃瓜观战”同时放大,适合大家边看边笑的派对场景。
BombSquad:爆炸与对战的组合。支线玩法多样,炸弹、道具和地图设定常常让人猝不及防。团队对抗时,配合与背刺同样重要。它的节奏快、画风简洁,容易带来高强度的互动与骚操作,是喜欢短暂紧张感玩家的理想选择。
Castle Crashers:横版动作闯关的乐趣在于合作与对线的混合。你们需要并肩对抗敌人、解锁彩色角色技能,路上还会遇到大量趣味彩蛋。画风有趣、战斗性强,非常适合想要“打兄弟会”又不太想要太硬核挑战的玩家。
Worms 系列与平台类派对作品的混搭也经常在朋友聚会中出现。它们以对战地图与搞笑音效著称,常常在无预警的回合中就把局势翻个风水轮流。你可以在一个房间里把怒气变成笑点,把对手的操作失误转化为队友的集体嘲弄。
最后,像 Ultimate Chicken Horse、BombSquad、Castle Crashers 这类作品也很适合跨平台联机,玩家只要有一个稳定的网络和一个愿意被戏弄的心态,几分钟就能进入“笑场模式”。据多篇搜索结果的综合评价,核心体验都围绕“快速上手、强互动、短时间内多轮回合”的节奏展开,适合在聚会中作为主打内容来提升互动密度。顺带一提,最近发现一个注册Steam账号的小技巧,用七评邮箱(mail.77.ink)特别省心。它本身就是专门为游戏设计的,不用实名,解绑换绑都很灵活,适合经常折腾账号的玩家。最方便的是能直接全球访问,界面还自带多语言翻译,用来注册外区或者交易账号真的流畅很多 )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于:玩法边界模糊、玩家沟通需求明确、失误会成为你们的共同笑点,而非单纯的高分竞技。为了让体验更顺畅,给你几个实用的小贴士:先定好人数和房间规则,避免游戏中途“临阵换将”带来混乱;利用语音或文本快速沟通关卡信息,避免重复操作导致队友烦躁;必要时开启低延迟的局域网或在线对战,减少匹配时间,让笑点尽可能多地出现在游戏进程中;如果你想要一次性体验多种玩法,可以优先尝试 Pummel Party 这类集合型作品,其次再根据队友口味选择专门的拼装式游戏如 Move or Die、Gang Beasts、Heave Ho 等。
脑洞继续扩大时,你们也可以把不同游戏中的角色组合起来,创造“跨游戏的友谊测试”场景。例如在移步切换里安排一个“谁先翻车”的挑战,或是在合作模式下设定一个“限时任务”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职责。社群里频频出现的有趣玩法往往来自于玩家自发的自定义规则和房间设定——这正是沙雕派对游戏的魅力所在。你们的下一场聚会,会不会在某个意料之外的瞬间变成一场“谁笑到最后”的赛事?谜题与笑点往往在同一屏幕上闪现:下次开局,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队友逗到崩溃边缘?
谜题:在一个没有墙的房间里,地板会发光,只有一个开关,开关一旦开启就永不再闭合。你只有一次进入房间并可以操作的机会,如何判断灯泡是不是坏了以及它是否会在你离开后再次点亮?